本篇是對2024-01-14
到 2024-01-20
這週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 初雪#
荷蘭今年的冬天並沒有很冷,之前經歷的為數不多的小雪都無法形成積雪,本以為 24 年已經看不到雪了,但有天早上拉開窗簾,驚喜地發現外面已經一片潔白。冬季呼嘯的寒風將大片的雪花吹散,天地之間彌漫著模糊的白色,而自己,在溫暖的屋子中打開了 lo-fi 。
想到自己在國內離開北方後,有好一段時間都沒有看到過大雪了。還記得小時候,會和小夥伴在家門前的偶爾結冰的小陡坡上滑來滑去,有時,還會在上面潑水以加快結冰,但這樣卻讓出行的大人叫苦不迭。到了高中,記得有次自習課上,當大家都在埋頭做題的時候,窗外突然傳來了輕微的撞擊聲,當我從枯燥的文字中抬起頭時,就看到寒風裹挾著大片的雪花撞擊著窗戶,再往遠處看,世界已經變得近乎潔白。此時,原本寂靜的教室中,傳來一聲不約而同的讚嘆。
拒絕後的鬆弛感#
長久以來,自己好像一直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這裡拒絕,是指在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期望出現不一致時,自己會傾向於妥協自己,滿足他人的期望。在 “討好型人格” 成為一個泛濫的標籤時,我卻很少會將自己的這種心態歸於這樣的原因,因為多數情況,自己只是覺得自己可以很有效率地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並不會花費很多時間成本,所以在多數情況下,傾向於回答‘Yes.’
然而,隨著學習的進行,自己逐漸發現時間的稀缺,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重新思考了新學期是否還要繼續參加此前加入的校園諮詢組織。當初,自己是抱著利用既有知識和練習英語的目標加入這個組織,在整個過程中,自己確實實現了之前的目標,但是,一週兩次的晚間冗長會議讓我有些難以適從,而且綜合來看,自己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遇到太多挑戰,因此除了英語口語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成長。
於是這一週,自己嘗試做了一些轉變。
這週週中,當我在健身房時,收到了資訊組織負責人的短信,詢問我下學期是否還想繼續留在這裡。我在跑步機上糾結了很久,而一想到自己早期還表達了想繼續留在這裡的意願,讓自己更難拒絕。但是,隨後自己就在多輪的實習投遞經歷中,發現需要學習的領域還很多,時間和精力將成為未來很重要的資源,而且,自己也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讓生活鬆弛一些,因此,拒絕成為了更適合當下情況的選擇。於是,自己在晚上回去後,按照郵件的格式,寫了一封正式的拒絕回信,表達了自己的理由,同時爭取他人的理解。
在對方第二天表達了理解,塵埃落定後,自己也從過去一段時間,在思考未來一年規劃時的糾結中走出,有了種奇妙的鬆弛感。
英語的瓶頸期#
之前學習吉他的時候,就有碰到瓶頸期的情況。在剛學吉他的時候,自己總是苦於換和弦時的笨拙,後來一位朋友告訴我一直練就可以了,沒有其他的方法。於是,自己聽從了他的建議,一次次重複著練習,直到有一天,自己突然可以從 C 和弦換到了 Am 和弦,然後又可以順利地在 E 和弦和 G 和弦之間切換,這種突然掌握技能的經驗,讓我欣喜不已。同時,這段經歷也讓我意識到在學習某項技能遇到瓶頸期時,可能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看不到明顯進展,但是這種時候,還是需要繼續堅持,點滴的積累,最終才有可能產生改變。
這次英語口語學習的經歷也是類似,從到了荷蘭之後,就儘量把握每一個能使用英語的機會,然而進展緩慢,自己在用英語口語時還是會存在因為緊張而語速過快,影響正常表達的情況。不過自己還是臉皮很厚地一直在練習用英語在各個場合表達,犯錯然後改進,並逐漸擺脫在口語中對 'Grammatically perfect’ 的執念。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對英語的態度,也從‘學英語’逐漸轉變到‘用英語’,從所謂‘標準’的英語中擺脫,走入到日常生活的場景中,基於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目的去運用英語。
這週四到阿姆參加了一家公司的實習面試,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整個過程中,我突然發現自己的英語口語好像一下子流利了很多,基本可以用現有的詞彙,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英語口語的瓶頸期,似乎悄無聲息地過去了。
想到 Everything sucks 這篇文章中所說:
Your first 100 blog posts will suck.
Your first 5 books will suck.
Your first 30 talks in public will suck.
Your first 50 paintings will suck.
Your first 100 songs will suck.
Your first 40 YouTube videos will suck.
Yes, I made all of those numbers up.
And it doesn’t matter.
What matters is to understand that you’ll suck at everything in the beginning.
實習#
面試#
上週去阿姆面試了一家做虛擬貨幣的對沖基金,雖然在面試聊得還挺不錯,但是在這週還是收到了拒信。我反思了一下整個過程,發現了 2 點之後可以改進的地方
-
找工作本質是一個銷售的過程,而銷售的重點是需求匹配,自己在能力符合要求的同時,要從對方的需求出發,體現出自己的能力,並體現出自己能力和職位的匹配。這次面試中,雖然對方很認可自己的簡歷,但是在面試中,自己過於強調 Technical Skills,忽略了金融技能方面的討論,而後者,可能才是對方真正需要的基礎技能。FinTech 中,需要選擇一個方面作為自己的重點,另一個當成一個 Plus。
-
在面試技巧上,也要主動展示自己相關的經驗和能力。這次面試我的並不是專門的 HR,和這些業務人員交流時,他們的話題的出發點可能並不是盡力發掘你的能力和潛力,這種時候,自己就要在交流時多舉實際的例子,展示自己相關的能力。
Online Assessment#
上週還做了一家投資公司的 online assessment,算是目前為止難度最高的了。
-
在 Coding Questions 中,遇到了 Recursion 和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的問題。Recursion 自己一知半解,Approximation algorithm 自己之前則是從未研究過,之後需要再學習下。
之前自己還以為做 Data Science 不需要再刷算法題了,現在看來,還是有這種必要的,一方面是更好地思考代碼效率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太長時間不寫代碼手也會生。 -
自己本來以為很擅長的 Numerical reasoning test,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題目最後都沒有完成。不過我覺得主要是因為自己了解的解題方法太少了,思維總是局限於少量的可能性,所以在無謂的嘗試中浪費了很多時間。之後可以總結下相關的題目的主要思路,應該會是一個很容易提高的領域。
-
在 Probability Theory 部分,自己在計算 Expected Value 上會遇到一些問題,一是理解題目的速度上,二是找到合適的計算方法。之後在之後需要多了解一下除了正態分布之外的其他分布,並要從實際的例子中去理解和運用。
閱讀#
這週看完了 獻給名偵探的甜美死亡。很欣賞作者方丈貴惠將 VR 和傳統本格推理相結合的探索,書中既有本格推理中最經典的密室殺人,也有老派的 “挑戰讀者” 章節。既然是本格推理,就要保證對讀者的公平,在文本中巧妙地埋下經得起事後驗證線索;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環境的設定,創造一個個 “不可能” 的密室殺人。在此方面,就體現了方丈貴惠駕馭自己創造的世界的能力。書中的每一個案件都合理且充分的利用了所處世界的特殊設定,並變化出了多種的作案手法。因此,閱讀本書的體驗是很新奇的,當你嘗試用前一個案件的手法去思考當前謎題時,作者會用更為大膽的解答挑戰你想像力的邊界。
對我而言,書中不足的地方主要有兩處:
1. 人物刻畫。本書人物眾多但刻畫不夠深刻,多數人物帶著相似的 “中二” 特質,他們的性格對讀者而言,沒有形成足夠的印象點,這點會對理解劇情造成負擔。
2. 動機描述。雖然和社會派相比,本格派更注重精巧的犯案手法,但是本書的作案動機仍然略顯簡單,甚至有些幼稚,很難讓人相信可以支撐起這樣煞費苦心,規模巨大的犯罪。
Weekly Gems#
Data Science#
-
Recursion 算法的介紹 Recursion in Python: An Introduction
-
Dive into Deep Learning 在 “Learning by Doing” 的概念下,提供了 Deep Learning 的學習路線
-
Data-and-ML-Projects- 提供了 Data Analytics、Data Science 和 Machine Learning Projects ,自己學習後可以放在 portfolio 中。
-
How to Schedule & Automatically Run Python Code! 這篇教程講解了如何在定時運行 Python Scripts,對於之後部署爬蟲或做量化交易應該會很有幫助。
Career#
-
HackerRank 是一個類似 leetcode 的網站,這個網站提供了題目、認證和工作職位,一些公司會選擇在這裡創建 online assessment。
-
Financial Study association Amsterdam 提供了荷蘭金融領域內的實習機會。
Pixel Art#
像素畫中的大團雲朵總是有種特殊的魅力,自己之前在 Aseprite 中嘗試了但總是不得要領,看到 這個推文 感覺自己眼睛已經會了,之後上手看看👀